首页成语词典道不拾遗道不拾遗的意思
dàoshí

道不拾遗



道不拾遗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
出处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例子人人称赞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dào bù shí yí

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

繁体道不拾遺

感情道不拾遗是褒义词。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辨形“拾”,不能写作“失”;“遗”,不能写作“遣”。

谜语路有冻死骨

近义词路不拾遗

反义词打家劫舍

英语Passersby do not touch others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.

俄语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дорóге не берут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道不拾遗的意思解释、道不拾遗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死脑瓜骨 不开通。
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
屈指一算 屈:弯曲。扳着指头一算。
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
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
路无拾遗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
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
难上加难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
异途同归 途:道路;归:归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归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径;得到相同的效果;达到相同的目的。
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
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国无宁日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令人作呕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
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。
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
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壮志仍不衰减。壮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
寥寥无几 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
岁寒三友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色厉内荏 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
惹是生非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
始终一贯 自始至终都一样。
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,到处奔走钻营。
随俗雅化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。
为所欲为 做想要做的事。形容任意而为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为:做。
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。后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
顾虑重重 重重:一层又一层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。形容顾虑极多,难于放手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