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虎降龙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
出处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学师父伏虎降龙,跨鸾乘凤。”
例子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“凭你什么三头六臂,伏虎降龙的手段,若遇了俺时,须叫他走了进来,爬了出去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ú hǔ xiáng lóng
注音ㄈㄨˊ ㄏㄨˇ ㄒ一ㄤˊ ㄌㄨㄥˊ
繁体伏虎降龍
感情伏虎降龙是褒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本事大。
近义词降龙伏虎
英语tame the tiger and subdue the dragon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天王老子(意思解释)
- 嘘寒问暖(意思解释)
- 处之泰然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无法无天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天昏地暗(意思解释)
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营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释)
- 悬石程书(意思解释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释)
- 心旷神怡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念兹在兹(意思解释)
-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不合时宜(意思解释)
- 出师不利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群山四应(意思解释)
- 首尾两端(意思解释)
※ 伏虎降龙的意思解释、伏虎降龙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迟疑不决 | 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。 |
趁火打劫 | 趁:利用;乘机;劫:抢劫。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。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。也作“乘火打劫”。 |
金光闪闪 | 闪闪:光亮闪烁。金光闪烁耀眼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喟然长叹 | 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|
天之骄子 | 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 |
反老还童 | 反:回。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黄雀衔环 |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狭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没有地方可让。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;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。 |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 | 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胆大心小 | 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意料之外 | 没有想到的。 |
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贵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
挥戈反日 | 挥舞兵器,赶回太阳。比喻排除困难,扭转危局。 |
母夜叉 | 比喻凶悍的妇女。 |
牛头不对马嘴 |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 |
对牛弹琴 |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;白费口舌(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(主要讥讽说话的人);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;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 |
举措不当 | 举措:举动,措置。指行动措施不得当。 |
置之度外 | 放在考虑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计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