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诚所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。
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贞心不寐,死后重谐。”
例子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
基础信息
拼音jīng chéng suǒ zhì
注音ㄐ一ㄥ ㄔㄥˊ ㄙㄨㄛˇ ㄓˋ
繁体精誠所至
正音“精”,不能读作“jīn”。
感情精诚所至是褒义词。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辨形“诚”,不能写作“成”。
近义词精诚团结
反义词土崩瓦解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经文纬武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处实效功(意思解释)
- 万无一失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聪明反被聪明误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- 改恶向善(意思解释)
- 坑坑洼洼(意思解释)
- 打开天窗说亮话(意思解释)
- 凿壁偷光(意思解释)
- 惊惶失措(意思解释)
- 口是心非(意思解释)
- 指手画脚(意思解释)
- 患难见真情(意思解释)
- 朽木死灰(意思解释)
- 条入叶贯(意思解释)
- 夫荣妻贵(意思解释)
- 同流合污(意思解释)
※ 精诚所至的意思解释、精诚所至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此一时彼一时 | 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 |
鬼怕恶人 |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。 |
坚强不屈 | 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 |
默不做声 |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 |
先声夺人 | 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 |
用心良苦 | 费劲心血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珠宫贝阙 |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。形容房屋华丽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一条龙 |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,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。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。 |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 | 徒:空;羡:羡慕。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,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②犹言人面兽心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别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