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出制入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量:估量;制:规定。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。
出处《新唐书·杨炎传》:“凡百役之费,一钱之敛,先度其数而赋于人,量出制入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liàng chū zhì rù
注音ㄌ一ㄤˋ ㄔㄨ ㄓˋ ㄖㄨˋ
感情量出制入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;用于管理。
近义词量出为入
反义词量入为出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度外之人(意思解释)
- 李代桃僵(意思解释)
- 笑骂由他笑骂,好官我自为之(意思解释)
- 学以致用(意思解释)
- 干干脆脆(意思解释)
- 普天同庆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鬼烂神焦(意思解释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师(意思解释)
- 源源不断(意思解释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学而优则仕(意思解释)
- 粉墨登场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洗耳恭听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- 无穷无尽(意思解释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- 悲不自胜(意思解释)
- 止戈兴仁(意思解释)
※ 量出制入的意思解释、量出制入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李代桃僵 | 僵:枯死。李树代替桃树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。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逢人只说三分话 | 逢:遇见。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。 |
存而不议 | 存:保留;议:讨论。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 |
结党营私 | 营:谋求。互相组成小集团;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。也作“植党营私。”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杨柳依依 | 杨柳:古诗文中杨柳通用,泛指柳树。依依:轻柔的样子。古人送行,折柳相赠,表示依依惜别。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。 |
经纬天下 | 经,纬:治理。指治理国家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隳肝沥胆 | 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互通有无 |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 | 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 |
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绿林强盗 | 指山林的强盗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惹是生非 |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