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尘而拜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迎候有权势的人,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。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。
出处《晋书 潘岳传》:“岳性轻躁,趋势利,与石崇等谄事贾谧,每候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。”
例子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若有持锦珍宝而行者,则望尘而拜矣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wàng chén ér bài
注音ㄨㄤˋ ㄔㄣˊ ㄦˊ ㄅㄞˋ
繁体朢塵而拜
感情望尘而拜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近义词望尘拜伏
英语lie prostrate before the rising column of dust raised by somebody's carriag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徘徊观望(意思解释)
- 缝衣浅带(意思解释)
- 本位主义(意思解释)
- 改过迁善(意思解释)
- 风驰电掣(意思解释)
- 又红又专(意思解释)
- 刻骨铭心(意思解释)
- 乌合之众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不费吹灰之力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永垂不朽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祖传秘方(意思解释)
- 理直气壮(意思解释)
- 古往今来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壮心不已(意思解释)
- 脱口而出(意思解释)
- 空手套白狼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面授机宜(意思解释)
- 息息相关(意思解释)
- 连车平斗(意思解释)
※ 望尘而拜的意思解释、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音信杳无 | 没有一点消息。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付之一炬 | 付:交给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给它一把火烧光。指用火烧毁。 |
奇才异能 | 奇:少见的;异:特别的。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。 |
当机立断 | 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 |
鼻青脸肿 | 鼻子发青,脸都肿起来,形容被打得很惨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、蒙骗人。 |
悬崖勒马 |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止于至善 |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
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兴高采烈 | 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 |
举世无敌 |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会少离多 | 相会少,别离多。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国。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