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平讼息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政平:政治平允。指政治清明。
出处宋·陈亮《与韩子师侍郎彦古》:“因势顺导,殆如反掌,不出一月,政平讼息,必将有自达于天听者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èng píng sòng xī
注音ㄓㄥˋ ㄆ一ㄥˊ ㄙㄨㄥˋ ㄒ一
感情政平讼息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政平讼理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直言贾祸(意思解释)
- 鬼怕恶人(意思解释)
- 高耸入云(意思解释)
- 日日夜夜(意思解释)
- 缘悭分浅(意思解释)
- 生龙活虎(意思解释)
- 河鱼腹疾(意思解释)
- 处实效功(意思解释)
- 极重不反(意思解释)
- 空口无凭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火烛银花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光前启后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释)
- 匡谬正俗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心烦意乱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轻重缓急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众所瞻望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- 别有用心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举目无亲(意思解释)
※ 政平讼息的意思解释、政平讼息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从俗就简 | 依照通俗的做法,以求简易。 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明争暗斗 |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;形容内部钩心斗争;互相争斗的情况。 |
百战百胜 | 打一百次仗;胜一百次。形容善于作战;所向无敌。 |
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
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
短寿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斗南一人 | 斗南:北斗星以南。指天下,海内。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。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形影相随 |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刚愎自用 | 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争分夺秒 | 不放过一分一秒;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也作“分秒必争”。 |
搬弄是非 | 搬弄:挑拨;是非:指口舌纷争。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;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。 |
慢条斯理 |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;不慌不忙。 |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| 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 |
西学东渐 | 渐:流入。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 |
末大必折 | 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 |
息兵罢战 | 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