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足之戒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止:懂得适可而止;足:知道满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,不要不知满足。
出处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ǐ zú zhī jiè
注音ㄓˇ ㄗㄨˊ ㄓ ㄐ一ㄝˋ
感情止足之戒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信口开合(意思解释)
- 逆道乱常(意思解释)
- 乘风破浪(意思解释)
- 人才济济(意思解释)
- 讴功颂德(意思解释)
- 众多非一(意思解释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进本退末(意思解释)
- 扬幡擂鼓(意思解释)
- 风流才子(意思解释)
- 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(意思解释)
- 夫唱妇随(意思解释)
- 寿元无量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释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救经引足(意思解释)
- 春冰虎尾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无稽之谈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※ 止足之戒的意思解释、止足之戒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嘴里牙多 | 谑语,指会说话 |
入吾彀中 | 彀:张满弓弩;彀中:指箭能射及的范围,比喻牢笼,圈套。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。比喻就范。 |
条条大路通罗马 |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,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。 |
万众一心 | 千万人一条心。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。 |
目光短浅 |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|
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
青山绿水 | 泛称美好山河。 |
杀手锏 | 喻指取胜的绝招。 |
一塌糊涂 |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 |
屈指一算 | 屈:弯曲。扳着指头一算。 |
连编累牍 | 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长。 |
惊心动魄 |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 |
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归马放牛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扶摇直上 | 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发号施令 | 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无关紧要 | 紧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会影响大局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意兴索然 |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