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众口一词众口一词的意思
zhòngkǒu

众口一词



众口一词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
出处唐 令狐楚《谢赐冬衣状》:“自臣而下,万口一声。”

例子元 郑光祖《周公摄政》第一折:“听众口一词可坏,会诸侯八百来盟。”


基础信息

拼音zhòng kǒu yī cí

注音ㄓㄨㄥˋ ㄎㄡˇ 一 ㄘˊ

繁体衆口一詞

感情众口一词是中性词。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指说法一致。

辨析见“异口同声”。

谜语品行;集体朗诵

近义词异口同声

反义词众说纷纭、莫衷一是、言人人殊

英语with one voice

俄语в один голос(соглáсный)

德语einer Meinung sein(einmütig)

法语d'une seule voix(unanimement)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众口一词的意思解释、众口一词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经明行修 旧指通晓经学,品行端正。
亲上作亲 亲戚间再结姻亲。
吸血鬼 榨取他人血汗、劫取他人钱财、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。
过了这个村,没这个店 比喻机会难得,机不可失。
处之泰然 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
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
尾生之信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
庖丁解牛 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
偃旗息鼓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
己溺己饥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
分路扬镳 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
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问。形容非常孤单;没有伴侣。吊:慰问。
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
罄竹难书 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
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意兴索然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
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。
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。
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
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
偶语弃市 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。
鹬蚌相争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
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
哀兵必胜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
形形色色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
亡魂失魄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