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íng

平则


拼音píng zé
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

繁体平則

平则

词语解释

平则[ píng zé ]

⒈  使法则公平。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使法则公平。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“均守平则,以安邦国。”
郑玄 注:“诸侯有土地者均之,尊者守大,卑者守小;则,法也。”
孙诒让 正义:“刘台拱 云:‘平则,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。’案 刘 説是也。此则与《大宗伯》‘五命赐则’义同,即《大司徒》土均之法也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平则"的意思解释、平则是什么意思由古汉语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自古就有不平则鸣这句话,对不公的事,我就是要说两句!

2.我是一个人民代表,不平则鸣,反映市民要求,这是我份内的事。

3.“物不平则鸣”织就了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。

4.不过,他们疾恶如仇,不平则鸣,拥有高贵的同情心,强烈的正义感。

5.不平则鸣诉近邻,声声激荡中华魂。

6.物不平则鸣,公众看不下去了,于是怒吼“这简直就是带薪休假”。

7.物有不平则鸣,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。

8.不过,言归正传,换位思考,物不平则鸣。

9.我想,这一对国外中国留学生的心理观察很有启示性,其实,这种心态在国内民间也很普遍,“大凡物不平则鸣”,现在有了条件就要“扬眉吐气”地鸣一鸣。

10.出了事情,不平则鸣,群众在下面说话,你压得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