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赏
贾宝玉的诗中间二联可以看作对薛宝钗、林黛玉的评价和态度。薛宝钗曾被贾宝玉比喻为杨贵妃,则“冰作影”正写出了服用“冷香丸”的“雪”姑娘其内心冷漠无情恰如“冰”人。“病如西子胜三分”的林黛玉以“玉为魂”,恰说明了宝玉心中的林妹妹纤瑕不染,分外清高。从宝玉对二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可以知道,宝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志同道合的知心人。“晓风结愁”,“宿雨添泪”,表面上是在写海棠,实际却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,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。“独倚画栏”,“清砧怨笛”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,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。
特别值得读者注意的是,这些诗多半都“寄兴寓情”,而作者擅用隐语,往往让诗与人物的情感,故事的背景,甚至是最终的归宿都密切相关。凡此种种,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、左右逢源,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、匠心独运,才能臻于完美的境地。
曹雪芹简介
清代·曹雪芹的简介

曹雪芹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。清代著名文学家,小说家。先祖为中原汉人,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。素性放达,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。爱好研究广泛:金石、诗书、绘画、园林、中医、织补、工艺、饮食等。他出身于一个“百年望族”的大官僚地主家庭,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,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,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、艺术性的伟大作品《红楼梦》。
...〔 ►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诗(116篇)〕猜你喜欢
-
半生已分孤眠过,山枕檀痕涴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: 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- 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
-
老来情味减,对别酒、怯流年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木兰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
- 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。
-
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
出自 唐代 张籍: 《节妇吟·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》
-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出自 五代 李煜: 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》
- 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。
-
中秋谁与共孤光。把盏凄然北望。
出自 宋代 苏轼: 《西江月·世事一场大梦》
-
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出自 宋代 柳永: 《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》
- 浮云终日行,游子久不至。